2017最新新加坡房地产行业报告(下)
来源:亚洲购房网作者:亚洲购房网时间:2017/11/15

扫一扫,随时看
一、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公共住房集团,私人住房补充:由于住房严重短缺,早期新加坡政府将成为公共住房建设的首要任务,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英国殖民地政府放任的态度,住房在新加坡自治政府(1959)之前,房屋短缺问题非常严重。根据房屋委员会房屋委员会的报告,1947年新加坡的房屋存量仅为18.2/人,大约30万人没有住在基本卫生设施的房屋中。
新加坡住房体系由以组屋为主的公共住宅和以中高档公寓、别墅为主的私人住宅构成,其中公共住宅占比达80%。受益于政府公共住房的大规模供应,根据建屋发展局数据,截至2016年底,新加坡住房自有率高达90.2%,约82%的人口住进了政府建造的组屋。
二、发展历程:从租赁走向自有,从小户型为主转向大户型
新加坡自治后的住房政策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1965):以满足中低收入者租赁为主要目标。自治后,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颁布《建屋发展法》,设立建屋发展局,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以低价租给中低收入群体。
第二阶段(1965-1970):租赁住房转向自有住房。受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影响,为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政策转向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组屋。
第四阶段(1980-1990):公共住房市场步入成熟期。组屋供应趋于饱和,建房数量明显下降,组屋转售市场逐步发展、成熟。居住在组屋的人口比例在1990年达到峰值87%,住房自有率达79%。
第五阶段(1990年后):开始发展私人住宅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型家庭组屋的保障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组屋的供应一直以大户型(4,5居室)为主。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发展,高收入居民对居民和外国人的私人住房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已经开始对私人住房市场给予政策支持,促进其逐步发展。住在建屋局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87%下降到2016年的82%。
本网注明“来源:亚洲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亚洲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2017,最新新加坡,房地产行业报告(下)
上一篇:2017香港房价年去亚洲购房网了解...
下一篇:日本地价创34年来最大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