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名字,意思是“太阳的起源”(“旭日之国”)。
日本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用“大和”这个名字来区分日本的艺术类型和中国的艺术类型。大和作为一个现代的术语,与帝国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与保守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代日本被认为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社会,但是社会和文化模式的地区差异一直很显着。地方的自豪感和对当地文化形态的认同依然强劲。日本人经常把人格特质归结为特定地区的人,地区特性往往通过当地的烹饪特色和方言来表达。
位置和地理。 在日本列岛由四个主要岛屿,面积约为234890平方英里(378000平方公里),并具有巨大的气候变化。四大岛屿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冲绳的南岛群(Ryūkyū群岛)在地理上,历史上和文化上都是独特的。
日本沿整个东部和南部海岸线面向太平洋。北面和西面是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东海。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最近的地方。日本的生活一直是以海洋为导向的。汇聚海流的潮流创造出肥沃多变的渔场。
气候受亚太季风周期影响,夏秋季节来自太平洋地区的暴雨,冬季来自北亚地区的冰冷的风吹雪山。
大约有1,500座火山,因为这些岛屿位于主要的断层线上,所以地震是常见的。只有大约15%的土地是农业的水平,所以沿海平原和山谷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由于陡峭的山脉,几乎没有通航的内河航道。
人口。 1999年的人口是1.27亿。这个国家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根据1995年人口普查,有8100万人(65%)居住在城市地区; 这只占国土面积的3%。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近150年来,人口从三千多万增长到现在的规模。这一增长是由于人口迅速转变,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婴儿死亡率急剧下降,寿命延长,广泛依赖节育,以及家庭成员由大规模多代扩大家庭到小核心家庭。
人均寿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由于这些趋势,人口预计在二十一世纪初达到顶峰,然后缩小。
语言属性。 官方和主要语言是日语(Nihongo)。
明治维新1868年,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语言统一是塑造国家认同的一个步骤。通过全国教育系统和军队,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方言取代了地方和区域方言。由此产生的方言 hyōjungo (“标准语言”)以Tōkyō的武士(“武士”)的语言模式为基础,已经成为教育系统,大众媒体,政府和企业的常态。
日语在语言上与韩语有关,两种语言都被认为是乌拉尔 - 阿尔泰语系的成员。尽管语法,词汇和语法相似,但当代语言是相互无法理解的。日本人也与各种海洋(马来文 - 波利尼西亚)语言有密切的联系,这表明在史前时代,群岛可能已经由大洋洲和亚洲大陆的人口定居。
虽然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不相关的,但是中国人对日本的语言和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写作系统是在六世纪与佛教一起引入的,中国正字法被用来将日本文字转换成文字。直到十九世纪,书写中文的程式化版本仍然是精英文化的标志。
1500年前引入汉字,建立了语言和拼写系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当代的语言依赖于大量的中日文的词汇和术语,以及来自日本本土术语的文字。大多数书面字符可以用中日文发音和日文阅读在现代日语中阅读。
除了将汉字改编成现有的日语词汇之外,九世纪以后还发展了两种语音文字体系。这些正字法使得可以用汉语发音来写出没有等同汉字的日本话。因此,对于没有受过中文经典教育的人来说,读写能力是可以实现的,许多著名的日本文学作品,包括 “源氏物语”, 都写在了这些文字里。
写作系统 rōmaji (“罗马字符”)用于将日文抄写成罗马字母。 Rōmaji 被广泛用于标志,广告和大众媒体。政府采用但不是强制执行的另一种制度是不常用的。
尽管日本的口头和书面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标准化的,但也有一些语言上独特的民族和地区方言。最悠远的方言是那些在冲绳岛上讲的方言。冲绳方言被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是与日语不同的。琉球王国于1879年被吞并后,国民政府试图用日本人的标准来代替使用琉球语言,但岛屿的孤立,在二战前缺乏发展,直到1970年美国占领,冲绳人保持使用他们的方言。
其他语言上的少数民族包括韩日和阿伊努人。大多数韩日语是双语的,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是日语的单语说话者。阿伊努人只有少数的母语人士。
象征。 国家的认同与团结正式以一些传统的标志和图案为标志,包括樱花,描绘朝阳的红白国旗和菊花。这些符号有争议的意思,因为它们与皇室和二战相关联。例如菊花作为皇室的冠冕,在战时宣传中用樱花来代表神风自杀飞行员的荣耀。进步的政治团体因为战时的联想而不敢飞国旗,唱国歌(Kimigayo)。
在日本的外国代表,如富士山,艺妓和武士等中使用的刻板印象,并不被日本人视为当代身份的象征。
当代日本文化强调象征性的地方或地区的身份表达。例如,当地的身份和自尊通常是通过“著名的本地产品”来表达的。几乎每一个乡村,城市都以某些东西而闻名,通常是当地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的烹饪专业,或传统的歌曲或表演艺术。
本网注明“来源:亚洲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亚洲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