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628

投资理财 - 亚洲购房网致力于为全球华人提供专业房地产资讯服务

日本军工产业为何急于 破茧

来源:亚洲购房网作者:亚洲购房网时间:2016/6/6

亚洲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2016年度,日本国防预算首次超过5万亿日元的规模,其增速甚至超过迅速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费(1.4%),同比增幅为1.5%(740亿日元)。有分析认为,这对于一个1/3预算依靠发行国债的国家而言,“扩充军备”的色彩异常突出。
而与此同时,日本解禁武器出口也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这种急于“破茧”的行为,被理解为安倍实施国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
但中国学术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发现,日本军工转型的“胎动”始于20世纪末,结构性困境是日本军工产业急于走向世界市场的内在动力,其手段则是全球化战略,以此来实现产业发展、构筑新的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防卫省的订单额度太小。31日,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共同在京发布《日本蓝皮书:日本研究报告(2016)》。蓝皮书作者、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副主任张玉来表示,迈向世界市场、推进全球化战略,是日本军工产业界推动政府解禁武器出口、实施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
蓝皮书介绍,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20年”。经济长期低迷导致国家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加之老龄少子化问题逐步严峻,国防军费预算受到极大遏制。
据统计,1996~2006年,拥有130家企业的防卫装备工业会的会员企业数据显示,其总的从业人员从5.7万人下降至4.2万人,减少了26%。
战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的日本国防预算支出,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触顶。90年代中后期,日本防卫费用预算升至峰值,1997年、1998年均达到4.95万亿日元的规模,相对80年代2万亿日元的规模实现了倍增。但之后,这庞大的需求逐步减少,2005年已降至4.8万亿日元的规模。
除此之外,价格和防卫费用结构变化等因素,也对军工产品需求形成了挤压效果:一是军工产品技术标准提升,价格成本上涨,但政府采购总额并没有增长;二是防卫费用构成中,人工及食品费占比提高,到2012年已占全部费用的44.6%,另外,美军基地的维持修缮费也有所增长,这就等于压缩了装备购入费。
蓝皮书以2012年的防卫费用预算为例,这一年防卫预算总额46453亿日元,与上年同比减少172亿日元(0.4%)。其中,新装备品合同金额为6970亿日元,与上年同比增加了457亿日元,总占比15%。与此相对照,装备品维修费用竟达7786亿日元,虽然同比减少17亿日元,但占比16.76%,甚至超过新装备采购额度,这是2005年后出现的新问题。
相反,过去新装备采购金额占比一直超过20%,如1974~1994年新装备品采购占比平均为23.5%,1989年的峰值甚至高达28%。总之,当前日本军工生产企业从防卫省获得的订单额度约为2万亿日元,这仅仅相当于日本工业生产总值的1%左右。
据统计,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为年均250万亿日元。很显然,需求萎缩极大地制约了军工产业的发展。
张玉来介绍,2012年年底安倍再度上台以来,日本国防预算已经连续四年增长,终结了此前长达十年的连续减少趋势。然而,这种增长并不能满足日本军工产业界的发展愿望。数据显示,受日本国防预算特征及其结构的影响,新年度日本实际军工产品采购经费总额仅为7329亿日元,即便加上研究开发费的780亿日元,以及“一般物件费”中装备品的330亿日元,也不足9000亿日元。
技术停滞 竞争力下降:近年来,国际军工产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技术进步加快,发生模块化革命,加之全球化影响,跨国之间的共同合作开发成为趋势,如F-35战机就是美国等九国共同参与的项目,这既可利用各国技术与产业优势,也共同分担了日益巨大的开发成本。而与此同时,以国产化为特征的日本军工产业却陷入了多重困境。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军工产业技术进步效率大幅下降。
张玉来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在一般军用技术领域,日美之间已无多大差距,美国技术难以成为技术进步原动力;二是美国在高端技术方面对技术外流存有戒心,而且这更是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会轻易转移给日本;三是日本民生产业也出现大幅调整,特别是受中韩企业竞争压力影响,利润减少,研发投入也出现下降,“民促军”式技术转移降速甚至停滞;四是产业高技术化导致研发成本大升,各国纷纷采用跨国合作来分担风险,日本却因和平宪法及“武器出口三原则”等因素而受到制度性约束。
蓝皮书认为,日本政府的垄断也阻碍了技术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推进军工产业技术自主研发,日本政府将防卫费用中的研发占比从不足1%迅速提升至2008年的3.5%,尽管该比例仍低于美国(12.4%)、英国(8%)、法国(7.3%)等,但其绝对规模高于英、法。
然而,研发费用全部被防卫省所属的技术研究本部所垄断,这与军工生产全部在民间形成错位。蓝皮书以政府主导的无人机项目为例,1996年开始研发、总共投入超过500亿日元的无人侦察机UAV,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几乎未派上用场。
“鉴于军工生产的特殊性,加之防卫省作为‘唯一客户’形成了垄断格局,日本军工产业运行机制越加僵化,逐步束缚了产业活力与创新动力。”张玉来说。
蓝皮书介绍,长期以来,防卫省所指定的主包大企业几乎垄断了军工产品订单,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以及三菱电机等,这类军工产品相关采购排名位居前十的企业订单占比在90%以上。
蓝皮书分析说,仅从生产效率而言,集中生产显然可以发挥成本方面的优势,但垄断导致创新被压制,不仅技术进步受阻,竞争缺位也造成了军工产品价格被抬升的现象。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产业运行体制逐步走向僵化,致使日本国内军工产品价格普遍比国外高三倍左右。对此,大量企业质疑和提出异议。
安倍内阁撕掉最后的面纱。蓝皮书分析说,基于上述因素,培育和扶植新“增长点”,突破产业瓶颈,避免军工产业的制度性疲劳和技术滑坡,成为日本政府发展军工产业的战略重点。“解禁武器出口只是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张玉来说。
蓝皮书介绍,在安倍内阁宣布解禁武器出口一年多来,日本已经开展了多项军工相关的跨国合作项目,包括日美共同开发的SM-3、日英共同开发的化学防护服、日法共同开发的水下无人机、日德共同开发的坦克技术、日澳共同开发的潜水艇技术等,日美之间还确认了今后将开始无人潜水艇的沟通研究与开发。此外,通过军事采购而获取委托生产,这也是日本进军跨国合作项目的重要手段。例如,日本防卫省已决定首先购买42架美国F35战斗机,由此,三菱重工获得了为该战斗机生产后部机身的委托生产,三菱重工专门在爱知县建立了专用生产线。2013年9月三菱重工又与防卫省签署了负责F35机身最终组装的协议,这就意味着,日本订购的F35最后的全部组装将由三菱重工来承担。
张玉来认为,“武器出口三原则”不过是日本军工产业暗地发展的“遮羞布”而已。彻底撕掉这块“遮羞布”,就成为日本政府特别是大举实施安保战略转型的安倍内阁的急切之举。
蓝皮书分析说,作为世界军工产业的潜在“黑马”,日本军工产业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在舰船研发与制造等领域拥有世界先进技术与竞争优势,如苍龙级潜水艇、“出云”号直升机航母等舰船;二是在碳素纤维等材料、传感器及半导体零部件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全球竞争力优势突出,如三菱电机的传感器、东丽公司的碳素纤维、IHI的发动机部件等;三是拥有高端加工制造技术,在激光、涂层、焊接加工、半导体制造与加工等制造领域,日本制造业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竞争力。
此外,日本还拥有大量技术扎实、质量可靠、能够严守交货期的中小企业,它们不仅在国内支撑着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核心军工企业为中心的军工生产体系,甚至在海外获得了军工巨头的青睐。蓝皮书说,在废除武器出口禁令之后,日本军工迈向海外的步伐正在加大。2014年7月,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就决定向美国出口作为拦截导弹核心部件的高性能传感器。毋庸置疑,日本军工产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网注明“来源:亚洲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亚洲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亚洲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日本军工产业为何急于 破茧

上一篇:扒一扒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下一篇:信托公司介绍 信托公司的职能与作用...

最新资讯